(通讯员:汪霞 冯淑文)极(超)早产儿的成长状况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儿医院新生儿科日前发布一项研究,清晰呈现了不同胎龄早产儿,特别是极(超)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的自然生长轨迹,并精准制定了矫正年龄0-3岁的体格生长指标参考范围。

图为不同胎龄早产儿矫正年龄0-36个月的体重和身长P50曲线(早产儿曲线用彩色实线表示,黑色虚线为足月婴儿对照)。新华网
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主任赵东赤介绍,近年来,我国早产儿出生率呈上升趋势,这一群体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。尤其是极(超)早产儿,因其出生胎龄小、体重极低,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面临重重挑战。
2017年,武汉大学儿童健康大数据中心成立,历经8年的数据沉淀及研究,结果显示,在一百万新生儿中,早产儿占比达8.3%,其中极(超)早产儿占早产儿总数的10%。

图为28周早产儿矫正年龄0-1岁体格生长监测家庭版。新华网发
赵东赤说,基于这些数据,新生儿科成功构建了涵盖不同出生胎龄的早产儿0-3岁体格生长指标参考范围,包括极(超)早产儿矫正年龄0-3岁阶段的体重、身长、头围等体格生长评估指标,充分考虑了胎龄、性别等因素,更加注重个体化评估,全面地反映早产儿自然生长状况,可以为妇幼健康领域医护人员提供精准的评估工具,及时发现并干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问题,提高其生命质量。
研究团队表示,这一成果有望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,为早产儿保健工作的规范化、标准化提供更加全面、精细且个体化的科学依据。